RED PACO 紅帽客 JAZZ SHOW TIME 漫談爵士樂起源 JAZZ女伶Diana Krall全記錄
MUSIC FASHION LIFE
站長 Kevin Ping
爵士樂的歷史~~
起於 :
這件事該從非洲的黑人談起
在活歌中輪流應答的歌唱特色 成就了爵士樂表演讀重要元素 我們都知道美國的黑人 是歐洲的白人從非洲抓來的 一船 一船 運往需要廉價勞力的地方(連東方人也被買去很多) 據說1619年 第一批非洲黑奴來到美洲 到1862年美國廢止蓄奴的這段時間 運往美國的黑奴保守估計超過1千萬人 這個數字可不包括 中途死亡的冤魂 真是人類史上做大的迫害
初到美洲的黑人做常唱的就做活歌(work song)了 這是一種為排解工作辛勞所發展出的吟唱歌曲 有一首爵士名曲就叫做work song 強烈的節拍傳達了黑奴在烈日下勤奮的工作的畫面.. 做活歌中輪流應答的特色 是爵士樂表演的重要技巧 它可以應用在演唱者樂團之間 也可 以應用在樂器的演奏之間 不論何種 都能產生一問一答的呼應樂趣.......
爵士樂誕生在19世紀末 黑奴解放後 累積以久的黑人音樂文化終於引爆 就在19世紀末 美國著名的內戰--南北戰爭宣告結束 因為戰爭結果後 軍樂器大跌價 使他們有能力購買 樂器 而多數的黑人家庭將昂貴的鋼琴視作再窮都希望擁有的精神糧食 這種對音樂的熱愛 使得大量的 黑人樂師出現在表演酒吧裡...音樂不再只是娛樂 更是討生活的方法 為了擁有更多的聽眾支持 這些樂師無不將本身擅長的做活歌 福音歌曲 街頭行進 及散拍音樂(Ragtime) 等元素大量運用在表演上 演變出更新更炫的表演躆頭 就這樣 一個音樂大交流時代 早期的爵士樂開始 就在19世紀末誕生了
但若因此便說紐奧良是爵士樂的發源地 這就又可議之處了 爵士樂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崛起 即風起 雲湧席捲全美 這種力量不是紐奧良一個城市無中生有的 更大的原因在於它已是當時美國蘊釀以久的 音樂運動 只是紐奧良擁有最成熟的條件來發酵引爆
長久以來,爵士音樂被稱之為美國藝術的瑰寶,身兼作曲和樂評工作的 Virgil Thomson 曾經形容爵士樂是「自歐洲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運動以來,最震懾人心的民間(自發產生的)音樂。」
爵士樂是美國黑人對於當代文化最主要的貢獻之一。黑人不但創造爵士樂,而且在其後的發展上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當然,這並不是說只有黑人樂手的作品才夠格 被稱之為爵士樂,爵士樂象徵的是美國文化的大熔爐,融合了各色人種的創造天份,以混合過的豐富汁液澆灌新大陸的文化土壤。
有人可能會將爵士樂視為非裔美國人的音樂表現形式,然而這並不足以涵蓋爵士樂複雜的發展史層面,也無法代表美國黑人其他豐富的音樂辭彙,例如田園的即興吟 唱,教堂聖歌,福音詩歌,雷格樂,藍調,節奏藍調,搖滾樂,乃至於晚近的饒舌音樂等等。這些音樂形式的發展風格不但彼此相連,而且也與爵士樂有密切的關 係。某些音樂形式或多或少影響了爵士樂的發展(如雷格樂與藍調),但是將這些音樂獨立出來,它們卻又並不代表爵士樂本身。
漫談爵士樂起源
「爵士」樂( Jazz )這個字的起源有諸多不同的說法。 有人認為 Jazz 一字由法文 Jasper 而來,意思是「閒聊」。 常人在聊天時是無法預設談話內容的,想到哪就聊到哪,所以 Jazz 代表一種即興式的活動。 另外一種說法是,Jazz 一字在二十世紀初開始廣為流傳時,曾經是坊間對於性行為的粗鄙用詞,似乎與色情交易有關。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是,Jazz 源自新奧爾良( New Orleans )的蒸氣船所發出的聲響,當時爵士樂團在蒸氣船上表演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也有人認為 Jazz 一詞是白人用來形容黑人的音樂,將爵士樂與賣淫或是其他粗鄙的字義相連,可以反映當時許多白人對於「黑佬」音樂的不屑態度。
不過 若僅以 Jazz 的表面字義來判定爵士樂乃粗俗的下里巴音樂,就忽略了許多關於 Jazz 字義解釋的重要面向。爵士樂可以說代表了西方社會的對於音樂價值的重新省思,打破了音樂為特定階級所「擁有」與「享受」的迷思。以美國黑人生活史為例,爵 士樂本身就反映了人的艱苦奮鬥與求生存的強烈意志,即使 Jazz 字義起源於粗鄙,但這也投射出它的發展軌跡,與某些音樂的發展源流,有相當大的差異。
爵士樂可以說是演奏者的藝術。雖然演奏者常在作曲者 的指導之下演出,但是演奏者必須具備相當的原創性來進行即興表演。演奏者以即興的方式去詮釋主旋律,他 (她)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裝飾」和絃,甚至從原始的和絃中發明自己的變奏方式。爵士樂的吸引人之處在於它所投射出來的熱情,隱約表達了創作者的解放意 識。而即興演奏具體化了這種解放意識,演奏者可以從原來的主調裡自由揮灑,充分表達各自的風格。在這一點上,似乎沒有任何一種音樂可以在「主動參與」和 「強調主體性」上超越爵士樂。
爵士樂團的編制也極富彈性。例如鋼琴演奏者可以獨奏,可以搭配一個小號手進行二重奏,或是加上貝斯手和鼓手 各一名進行三重奏。爵士樂團的編制可以四重、五 重、六重地延伸下去。旋律的部份視需要搭配簧管、銅管或是絃樂器、節奏的部份則以貝斯和鼓為主,如此的編制可以擴大到所謂的「 Big Band 」,也就是爵士大型樂團,以十二名至十八名樂手為主。
Mark C. Girdley 在「爵士樂風格: 歷史與分析」( Jazz Style: History and Analysis )裡指出, 構成爵士樂風格的兩大要素是即興和「搖擺的感覺」( swing feeling )。 如同前述,即興演奏是爵士樂的重要質素,許多不朽的爵士名盤,在歷史性錄音之後常常被認為無人能出其右,原因在於爵士樂手豐富的創意精神會促使他們避免將 同樣的曲目呆板的複述兩次,他們盡量拉大想像空間,即使是同樣曲目的重複錄音( alternative takes ), 演奏者會用不同的詮釋策略去演奏。在發行唱片的時候,因為商業因素的考慮而只好把一些不太相同的重複錄音刪去,但是對於演奏者而言,這些錄音可能都同樣珍 貴。
比起樂譜裡記下的 音符,爵士樂裡即興演奏的部份聽起來似乎較為隨性,音樂結構較不嚴謹。事實上,只要仔細聆聽一段爵士曲目,或可稍微了解爵士樂即興演奏的 方式。以一個小編制的爵士樂團為例,所有的樂手可能先同時演奏一段主旋律,由小號手主導旋律的進行,其他樂手負責伴奏。進行第二段的時候,鋼琴、貝斯和鼓 手仍然保持主旋律的和絃伴奏,但是小號手已經開始進行即興演出,以裝飾的手法去詮釋主調,或是從主調裡去發展新旋律。樂團以原有的和絃為基礎,進行各種不 同的變奏方式,到最後所有的樂手輪流上陣,即興演出,直到原有的旋律再度出現,所有的樂手又回到第一段主旋律的演出方式。
構成爵士樂風 格的另外一個重要的質素是「搖擺的感覺」。通常這代表了幾種意涵。搖擺樂是爵士樂發展史上的重要樂派,它代表了爵士樂光輝的全盛時期,也是爵 士樂最商業化,最流行的時代。「搖擺」是一種節奏用語,要產生音樂的搖擺效果,就必須大量地使用節拍的切分音效果。所謂切分音就是在一般節拍之前或之後才 去打拍子( o ff-beat accenting ),樂團成員在演奏時,藉著這種切分音的效果來製造搖擺的感覺。當然,這種切分音的效果也會讓聽眾有種鬆散消極但是卻充滿情感的音樂印象。在搖擺樂全盛時 期,許多爵士樂的聽眾或是交際舞的常客就熱愛這種以切分音效果為主,熱力奔放卻又予人輕鬆之感的搖擺樂。
NEW JAZZ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